为深入贯彻落实劳模工匠校园宣讲阵地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职业教育中的榜样引领与实践指导作用,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弘扬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的工匠精神,切实发挥科研机构在技术普及与人才培育中的引领作用,2025年9月29日,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交研”)智能交通所所长陈海伟,受邀走进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活动中,陈海伟所长以“数智赋能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专题讲座,为师生搭建起“科研实践与职业教育”的桥梁,助力职教学子深化对智能交通领域的认知,树立专业发展方向,推动“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在职业教育领域落地见效。
作为广交研智能交通所技术带头人,陈海伟所长是广州市“羊城工匠” 培育对象,广东省优秀智能交通工程师,广东省智能交通青年创新人才,广州市科技专家,广州市人工智能专家,广东省智能交通专家,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专家,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智库专家等。任职以来,他带领团队深耕城市交通数智化治理领域,负责及参与重大交通规划设计咨询项目百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受邀在国家、省部级学(协)会及高校学术论坛分享前沿成果,其带领的技术团队始终以“科技赋能交通、服务城市发展”为使命,为广州乃至全省智能交通建设贡献了多项关键技术方案。
一、分享广交研实践,展现国企技术硬实力
讲座中,陈海伟所长立足国家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强国建设战略,结合广交研服务广州城市发展的长期实践,从“战略导向、民生需求、科技驱动”三个维度,系统解读数智技术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应用逻辑与核心价值。为让师生更直观理解数智交通的落地应用,陈海伟所长重点分享了广交研在广州智能交通领域的多项标志性实践成果,每一项成果均体现了团队 “严谨务实、追求极致” 的工作态度:
(1)政策法规制定、修订:对比分析多套中小客车总量配套交通管理政策,支撑广州外地车“开四停四”实施。实时跟踪评估“开四停四”政策实施效果,动态调整优化为“高峰限行”;
(2)标准规范:牵头制定道路交叉口非机动车过街设施设置指引、右转中重型货车、专项作业撤停车让行设施设置指引等多项技术标准,推动交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为城市交通安全筑牢技术防线;
(3)拥堵治理:自主研发城市交通数智化治理平台,辨识拥堵溯源扩散规律,支撑交通精准治理,“数智赋能” 推动城市交通管理提质增效;
(4)“双微”改造:对路口、路段、区域路网交通组织开展交通组织微循环,创新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交通微循环改造技术,在广州多个老旧片区落地实施,动作小、成本低、见效快,不断提升群众交通出行幸福感和满意度。
这些实践案例不仅展现了广交研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硬实力,更传递了国企科研团队“以技术服务社会、以创新解决难题”的价值理念。
二、互动答疑传帮带,助力学子锚定职业方向
在互动环节,陈海伟所长及团队成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难点”“智能交通工程师的能力要求”“职校生如何参与交通技术实践”等问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团队工作经验逐一细致解答。他勉励同学们:“智能交通是跨学科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也需要关注现实需求的创新思维。智能交通行业始终欢迎有情怀、肯钻研的年轻技术人才加入,希望大家立足专业学习,多关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未来以技术力量为交通事业贡献力量。”
三、践行国企责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此次走进职校开展宣讲,是广交研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国企履行“技术普及、人才培育”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作为服务广州交通发展的重要科研机构之一,广交研始终重视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未来将以陈海伟团队此次宣讲为起点,进一步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通过“技术讲座、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岗位供给”等多种形式,为职教学子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通道,助力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推动技术创新、服务城市发展的同时,持续发挥国企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为交通行业人才培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